关于外语 ——
1、市场需求
目前我国在岗聘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,而此行业的保守需求约50万人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很快“可能就会达到100万人”,翻译人才缺口高达90%。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,现在国内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,仅在北京注册的翻译公司就有400余家.据某招聘网的信息显示,北京地区近一周的翻译职位空缺由644个增加到660个,上升了2.48%。同时北京地区申请翻译职位的人次从5646人次增加到了5685人次,尽管求职人次增加了39,但平均每个翻译空缺职位的竞争度下降了8.6%,据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,北京市18岁以上外语人口约为332万,其中掌握英语的人数占97.35,掌握日语、俄语、德语、法语、西班牙语和韩语的总人数不到1%,而奥运会及奥运会后经济发展所需的外语人才不仅仅是英语人才,随着欧洲和日韩等国家来华人数将大幅度增加,来中国办公司的机会更多,小语种无论对于服务社会还是就业都颇具含金量。
2、国家政策
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全国招收小语种专业的高校名单,与2005年相比,增加了外交学院、武汉大学等高校,达到19所。按照规定,各高校小语种专业的报考人数和招生录取的比例必须高于2∶1,因此19所院校小语种专业的录取率将低于50%,而为了保证生源质量,教育部专门规定,对报名申请材料审查后,将按不低于招生计划1:2的比例择优,确定入围考试学生名单。
3、收入情况
国内游导游年薪大概在3万元左右,但外语类导游,特别是小语种导游年薪则几乎要比国内游导游高出一倍,达到6万元左右。与同等学历的英语类人才相比,小语种人才薪金更高一等。在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继续严峻的情况下,一些小语种专业的人才居然可以要价5000元~6000元/月,让其他专业学生羡慕不已。外语、外贸、管理类专业人才尤其受到企业的欢迎,期望薪酬也比其他专业要高。并且通过几轮面试下来,一些企业也能给这些学生期望的待遇。
4、学历教育报考大学
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、北京语言大学、中国传媒大学、外交学院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、大连外国语学院、黑龙江
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上海外国语学院、华东师范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山东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、四川外国语学院、西安外国语学院。
5、就业情况
如北外2004届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已经全部落实去向。其中国家机关的需求比例最高,达到30%左右,主要集中在外交、宣传、对外贸易等部门和机构;25%左右的毕业生与事业单位签约,诸如广播、电视、出版、教育等行业成为他们实现自我的舞台;企业单位也吸引了20%的毕业生去施展抱负;另外25%的毕业生或者跨专业考取硕士研究生或者留校任教或者出国。